第一部图虫链接请移步:https://loyster.tuchong.com/t/15195739/

今天继续剩余部分

NO.2 光于光线

这个问题不想用更多的文字去啰嗦了,随着摄影知识的普及,光线的选择大家都应该有一定的认识,

关于光线,高质量的软性光是形成质感的最佳光线,如果突出物体表面的纹理,肌理感,太阳升起前,日落后一小时左右最为适宜.当然如果云层较厚,适宜的时间段更长,包括阴天.

15563903.jpg太阳在升起地平线半小时内和太阳落下前半小时内也是比较适合的光线 .,

下图这个场景与上图是一个场景,一个是日出前,一个日出后,大家可以对麦芒上面的光线对比一下,上图的整体光线更为柔和,而下图已经变得比较强烈了,这个是太阳刚刚从远处山脊露出时拍摄,当时太阳升起大约半个小时时,天空中的云层也随之散去,光线变得非常强烈,这个时候,我们基本就收起相机,打道回府了。

15563902.jpg

NO.3 关于对焦

主体的清晰度是质感体现的前提保证

广角拍摄建议将质感体现强烈的物体作为拍摄主体(前景) 

近景照片合理运用超焦距或景深合成。保证画面整体清晰度.

但仍需根据画面实际灵活运用。

15563904.jpg

上图左侧画面是用长焦拍摄,对焦就以远处人物为对焦点对焦,而更多的使用超广角拍摄的,带有前景作为主体的画面,我的对焦方式是,对着画面下部三分之一处对焦,保证主体清晰,质感突出的同时,基本可以实现所谓超焦距的景深效果,既最大化的清晰范围。

为什么对画面下部三分之处对焦可以实现最大的画面清晰范围?

通常一个画面中的景深范围分为两个部分,以对焦点为界,焦点到镜头的这部分叫近景深,焦点到无穷远为远景深,近景深永远站景深范围的三分之一,远景深永远站景深范围的三分之二,所以,只要我们对焦到画面下部的三分之一处,基本就可以达到整个景深范围的一致,但这个所谓的一致,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通常我们是在广角,小光圈的情况下,表现明显一些。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拍摄风光的时候,尽量使用背屏曝光,手动对焦,使用网格线来准确的确定对焦点。

当然,我得再这里强调一下:使用这种对焦方法,通常是在使用超广角,小光圈,并且有明显前景的情况下,更为适用。一定不能死板硬套!

NO.4 关于曝光

曝光充分是体现质感的前提保证。保证高光不溢出的情况下,尽量向右曝光,获得更多的细节和良好画质

15563905.jpg

图虫链接:https://loyster.tuchong.com/14233190/

当然,现在的相机宽容度越来越高,也给我们的拍摄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例如上图的A7R2所拍摄的这张冰岛钻石沙滩的照片,也并非严格意义的向右曝光,而是在均衡想要达到的水面动态,使用了一个适中的曝光参数。

至少,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让画面严重欠曝,否则,再后期硬性拉亮暗部,只会让画质降低,所谓质感也就无从获得。


三.后期对画面质感的提升方法

NO.1 根据画面的光影路径,在保证各部细节体现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强化影调关系。

找到画面的“闪光点”

选区工具的精细和熟练运用是画笔对光影路径进行描绘的前提。

15563906.jpg

上图DPP截图的图例中,下方是最终成图,图虫大图链接:https://loyster.tuchong.com/12788629/

上方是我分别针对麦田向右曝光,再压暗曝光,获得了两张素材后,后期使用蒙板就行合成,利用明暗不同的图层,获得不同部位的亮度细节,

我们先看一下成图带给你的感受

那么这个图中,我们所说的闪光点是哪些部位?

15563908.jpg

左下角的线条明显,麦穗颗粒更为突出的这一个部分,是我可以突出的亮点,为了让画面能够平衡,我刻意将太阳与这个亮点在画面中放在了对角线的位置,以达到画面的平衡,所以,我在后期要对右下角的这个部分进行质感的刻画和处理。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是画面闪光点?

当然,还有整个画面自然光线在整个场景中的分布,我们还需要把原本比较平淡的光线感,通过后期进行强化。

那,右下角的亮点,还有整个场景的光感,如何强化?

之前说了,质感就是来自于光线,利用光线的变化和反差来进行质感的强化!

NO2.大体思路就是我刚才说的两方面:

  1. 根据光影路径来来获得整体画面的光照效果,通过明暗不同的图层,使用蒙板来获得画面的反差

  2. .对画面的主体单独再进行明暗处理,锐化处理。

    那么选区就成了技术层面非常重要的一环了

    15563909.jpg

    上图这个片,就是根据光线在地面的明暗分布,所选择出来的受光面(蚂蚁线内的范围)有了这个选区的限定,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NO.3 好了,思路说完,讲步骤

    1.ACR中打开 对地面曝光的原片,天空死白不用理会,我要的只是地面细节充分

    15563910.jpg

    2.原片色彩很寡淡,ACR中通过色温色调调整出暖调的金黄,适当调节曝光,对比度,自然饱和度,高光及白色,没有过多的动作,删除色差,然后进入PS,这个比较亮的作为负责地面的高光部分的细节。15563911.jpg

  3. 再拷贝一张,双击拷贝图层,进入ACR压暗后,再返回到PS,这个比较暗的图层,负责画面的阴影和中灰,用于与刚才较亮的图层形成反差。

    目前我们得到两个明暗不同的图层,都来自于一张原图。但是天空细节仍然是 缺失的。

    15563912.jpg4.ACR中打开针对天空曝光的,简单调节后进入PS,这个用于负责天空细节

    15563913.jpg

5.在PS中,将天空素材,拖拽到地面素材的文件里,这样我们得到了由上至下,依次变亮的三张图层。这三张图层各自负责的任务我都说过了。

这个时候,或许有人说你这明明就是脱裤子放屁,直接用天空曝光正常的和地面那张亮的图层进行蒙板合成就行,为啥非要还要把地面那个拷贝一张比较暗的来?

两个原因:第一,如果用天空曝光正常的,直接与地面比较亮的那张进行合成,在涂抹地面光影的时候,很有可能因为两个原图中的画面不重合,因为毕竟是麦子,有可能会被风吹动,,但是如果用来自于地面那张较亮的来生成两张明暗不同的图层,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天空正常的,只负责天空,地面正常的,用来负责地面的影调绘制。

第二,天空曝光正常的照片,是针对天空曝光,改图地面的细节肯定会有大量噪点,画质不会好,而地面曝光正常的属于前期向右,后期向左的方法,不会存在噪点,画质更好.

所以,当我们拍摄地面会有移动位移可能的场景时,如果要曝光合成,建议大家使用这种曝光方法,地面的永远负责地面,天空的只用来负责天空。
15563914.jpg

6.给最上方的图层添加一个黑色蒙板,选出天空后,使用白色画笔涂抹,将天空图层与下方图层进行合成。然后将上方两张图层合并。只剩两张图层15563915.jpg

7.现在剩下两张图层,给上方图层添加一个白蒙板,这个时候,关键的描绘就开始了,我们需要针对地面的高光,还有我们重点要表现的部位,仔细的使用画笔进行描绘,涂抹。

这个描绘的过程,你可以把它当作绘画来享受吧,摄影的后期到了一定程度,真的有点像绘画了。

15563916.jpg

8.涂抹完毕,添加一个中间调曲线,增加画面的反差15563917.jpg

9.盖印一个图层,使用高反差保留,对近处的亮点部位进行适当的锐化,突出麦穗的质感

15563918.jpg

10.色彩的调节,或者色彩倾向,大家似乎感觉我压根就没动是不?因为前期的曝光,还有ACR的简单调节,已经不需要我对色彩进行大动干戈的调整了,通常我喜欢给画面加点芥末绿,我都用最简单的方法:要么ACR的色温色调,要么照片滤镜~这个纯属个人口味了。这个,我用了照片滤镜~15563919.jpg

最终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后期之于质感,其实就是将来自于原片中的光线,利用合理的技术,将我们前期拍摄时对现场物体的感官印象,心理感受,现场的光线,进行一个还原或者强化。

而这个还原和强化的程度,则来自于我们对现场感知的程度,你处在那个场景当中时的观察能力,你的感受能力,决定你是否去拍摄他,怎样拍摄它,他甚至决定你后期时的思路和方向。

所以呢所以呢,我希望大家不要将我的这节课,简单的看成一个后期课,而是,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借鉴,质感,来自于前期与后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创作和产生的过程。


15563920.jpg

图虫链接:https://loyster.tuchong.com/12788629/

毕竟是图文的形式,很多后期操作的过程,很多朋友可能还不太清楚,如果想看整个课程的完整版,包括后期详细的操作步骤,可以前往这里,还会有原图素材的下载,进行对照练习。

https://ke.qq.com/course/210776#tuin=32aac005

更多课程和活动,欢迎大家关注飞图映像

15563821.jpg